4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2021年第5号文件正式发布,批准由澳优旗下益生菌业务品牌锦旗生物申报的MP108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MP108:以下简称:MP108)为新食品原料,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菌种。锦旗生物MP108为中国第一株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打破了婴幼儿“洋菌株”垄断。4月29日,澳优乳业副总裁、锦旗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学聪做客新华访谈,就“益生菌行业‘中国芯’的崛起之路”话题接受采访。
肠道菌群的建立和调整对健康有帮助
益生菌究竟是什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刘学聪介绍,按照WTO的概念,益生菌首先是活的微生物,它通过食用进入宿主体内,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对人体的健康起到调节作用,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益生菌。”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一般包括细菌、真菌等。
他介绍,从功能来看,人体内一般有将近几百万亿的益生菌,按照质量来算,大概占到人体体重的1%—3%。益生菌是能够参与到体内肠道代谢,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和代谢食物,把食物变成我们身体需要的氨基酸、糖等,帮助人体吸收,进而有益于肠道健康。
另外,益生菌还可以作用到身体的免疫应答、免疫机制,间接帮助我们提升免疫力。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科学研究可以证实,通过益生菌的应用和干预,可以解决一些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总的来说,肠道菌群的建立和调整会对健康有帮助,通过不同的健康功能属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刘学聪说。
中国人有能力研发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益生菌
刘学聪介绍,不管是研发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还是可以给普通消费者食用的益生菌,其中都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要先从大自然里找出健康的益生菌,通过科研平台和功能筛选平台对它进行综合分析,看它是否具备调节肠道与提高免疫的功能,同时还要衡量它是否具备商业化量产的能力,才能够从大自然中筛选出具有强功能和强商业化能力的益生菌。
“此次研发的菌株是从中国健康婴儿肠道里提取出来,我们花了6年时间做了900例临床实验,对它进行相关功能验证,证实它的功能属性,同时它还具备比较好的商业化量产能力,这样才满足了我们获得第一株婴幼儿菌株的结果。”刘学聪说。
在刘学聪看来,中国首株自主研发婴幼儿菌株获批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人也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基于自主研发能力去研发出更适合中国孩子的益生菌,而不再仅仅是被国外的菌株所垄断。
刘学聪说:“第一株婴幼儿菌株的获准,使我们有信心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和那些益生菌企业竞争。锦旗生物也会不断加强科研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投入,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益生菌。”
益生菌本土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益生菌原料市场的竞争本质是专利菌株的竞争。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显示,已批准使用的12种益生菌菌株全部来源自国外企业。此次锦旗生物MP108的获批,意味着我国正式攻破了婴幼儿自主产权菌长达11年被“洋菌株”垄断的难题。
对此,刘学聪认为,中国的益生菌行业起步较晚,一些国外的益生菌企业已经在行业中深耕了几十年、上百年,但是中国企业也在努力追赶,去迎合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地域性差异、种族性差异、饮食差异等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域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有明显差异。总体来讲,筛选于中国环境的菌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益生菌本土化是一个趋势,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中国好菌’守护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刘学聪说。
刘学聪建议,本土益生菌企业要想做出更好的产品服务中国市场,实现“益生菌本土化”到“中国智造”化,要打好三方面基础:一是中国企业要练好内功,把科研牢牢做实;二是打造好中国益生菌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认识到中国的益生菌企业也能够做好这个行业;三是在益生菌行业里持续投入、持续研发、持续深耕。
益生菌产业发展需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谈及我国益生菌产业面临的挑战和瓶颈时,刘学聪表示,益生菌产业发展需加强科研储备和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
刘学聪建议,要把益生菌当成食品,不要过量食用,不要期望用吃益生菌来解决特殊问题。但是每天坚持吃一些益生菌产品,可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营养的需求,同时可以调解肠道。
当前,益生菌的健康作用普遍得到社会认同,但同时民众对益生菌缺乏深层次认知。对此,刘学聪表示,消费者知道益生菌要吃,但不知道吃多少,不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吃,可能会间接导致一些不法商人进行牟利,因此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
从产业端来看,刘学聪认为益生菌产业发展需加强科研储备和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锦旗生物将持续投入科研力量,不断积累经验,用投入换效率,用学习换效率,提升益生菌产业核心竞争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