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歌,又一个毕业季如约而至。为了让小小红黄蓝毕业生们顺利走入小学的大门,带着勇气、独立和自信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红黄蓝特邀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北京市润丰学校卓立校长走入红黄蓝,为家长们揭开顺利走入一年级的秘密。来自北京地区各园所的数百位家长倾听了卓校长58年一线小学教育的智慧分享,解答了心中众多疑惑。
Q:
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A:
喜欢去上学!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课堂教育,孩子们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下课和同学游戏交流、在运动会上为班级的荣誉团结奋斗、在社会课堂上观察了解真实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形式,都是载体。
目标是掌握方法,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和别人、和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让自己积累的知识产生质变,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幸福提供多一种可能的能力。具体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最好的媒介,但不是唯一的目标。简而言之,基础教育就是“成为人”的教育。由此就知道了在一年级这个起点上,我们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喜欢来学校。我们能一起把这件事做到,就很厉害了。
Q:
帮助孩子顺利上学,有哪些小窍门?
A:
仪式感是个好帮手。
关于名字的仪式感
在孩子6岁的生日蛋糕上,贺卡上写上孩子的大名。告诉孩子:以后在家庭之外,我们都将称呼你的大名,你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会拥有学籍卡、学生证,将会拥有第一个社会身份。你和那些被称为小baby,小宝宝的弟弟妹妹不一样了,这是对你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待。
关于入学照的仪式感
最好选择传统老字号照相馆,拍一张标准入学照片留下自己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个形象,也可以备用于入学后的各种证件照片。这样的照片,会让孩子直观感受到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不同以往,从心里庄严以待起来。
让孩子参与入学登记报名的每一个环节
从报名登记开始,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让孩子更直观看到他将要开始的新生活。让孩子看一看,这是你将要读书的校园,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图书馆,哪里是操场,哪里有洗手间,哪里有饮水间……环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
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生活用具的全过程
在购买书包、文具,准备校服和在学校使用的水壶餐具的程中,让孩子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会让孩子直接产生“小学学习大不同”“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这是因为小学的用具和幼儿园很不一样。
Q:
一年级要开始培养哪些意识和习惯?
A:
身教胜于言传。
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我的时间我安排;我的事情我管好;
有条理地收纳整理;
做家务的习惯,不能少;
保护自己的意识:人身安全;交往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
化整为零,一个月养成一个小习惯,一学期下来也可以搞定5个好习惯。
Q
要不要考100分?
A
一年级的100分,是“有魔法”的100分。
从整个小学教育乃至更长的基础教育期来说,不要过分追求分数,否则孩子容易看到枝节,为了追求极致的两三分,耗费大量精力,消磨掉许多乐趣。但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我提倡:要考100分,先给自己点甜头。这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种有效、有益的激励手段,养好习惯,尝到甜头。养好习惯,学习的过程就轻松,尝到甜头,就乐于到学校,一直甜下去。
一年级是基础知识的搭建,没有需要融会贯通的内容,获得100分是容易的。所以孩子争取100分,是在学习的最初给孩子一个有激励力量的心理高位:我很棒,我完全有能力学好功课!人都是有求胜心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而且有趣的是,100分也不会让孩子骄傲,因为这个时候班级里可能有二十几个100分。
Q
让孩子喜欢老师,家长能做点什么?
A
自己先接受老师,积极发现老师的优点。
我们都知道,孩子喜欢老师,太重要了,可能直接影响着她是否喜欢上学。家长在此过程中能做点什么呢?
家长自己先接受老师,对老师的行为有不解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
鼓励孩子回家分享学校生活的细节,用正向的方式向孩子提问。
譬如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事吗?而不是有人欺负你吗?这样孩子在回想一天的学习生活的时候,就会是一个正向的思路,积累下来的,当然也是正能量。
家长用心发掘老师的优点,要在家里向孩子说出来,反复说。
让孩子亲眼看到你和老师之间友好融洽的关系。
及时扭转孩子对老师的负面感受和看法。孩子取得阶段性进步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争取老师的配合,老师都会很乐意。
Q
家长要不要替孩子检查作业?
A
一年级的时候需要。
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时候是需要的,孩子这时候的自我纠错能力还比较弱,一些基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都没有掌握。一旦有错误,他们自己很难发现,往往会按照原来的思路再做一遍,结果当然还是错。
父母在检查作业之前,先让孩子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自查一遍,比如加法用减法验算;如果父母随后还是查出错误,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只需要告诉他错误的类型是什么:是计算错误,还是抄写错误,是笔画错误……然后让孩子去检查,否则培养不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反而形成对家长的依赖。
Q
爸爸和妈妈,谁来管孩子的学习比较好?
A
更有意愿的那一方。
通常大家会默认:父母谁的时间更灵活一些,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就由谁来管理。
不过,在我这么多年接触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沟通方式的家长以后,我认为这件事最好的选择标准是:谁更愿意管孩子。
因为有意愿,他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会花更多时间观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如果不巧愿意做这件事的一方比较忙碌、没有时间每天监督沟通,那么双方可以在充分讨论后,协商好分工。譬如,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问题的时候,如何引导;面对孩子反复做错的题,如何训练......制订好计划之后,由时间比较充裕的一方来执行,并且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互相不断地反馈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家庭学习节奏和形式。
众多家长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更加理性地面对孩子的幼小过渡时光。大手牵小手,开启从“幼儿园时区”到“小学时区”的模式转变。
红黄蓝教育机构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活动,帮助孩子做好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准备(自尊心、自信心、抗挫折能力)、行为习惯、任务意识等各方面的准备,帮助他们自然、顺畅、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系统、完整的“家庭支持计划”帮助家长做好孩子们入学前的思想与物质准备,了解孩子们入学的真正需求,掌握正确的辅导方法,加快孩子们入学适应的过程,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