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成都,记者 张海霞)讯,新希望六和(000876.SZ)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以及饲料等板块的稳增,促使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财联社记者从行业人士处获悉,育种方面与国际大型育种公司pic、海波尔合作,为肥猪育肥出栏量奠定较好的基础;养猪产业正逐步转入以经营为主的阶段。
饲料板块,上述人士表示,外销方面,新希望六和规模化在集采方面更具优势,以及生猪养殖产业链带动内销等,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利润来源,未来仍看好该板块业务发展。禽产业因前两年行业景气度导致产能过剩,预期需要较长时间消化。
营收增幅超三成 饲料等板块实现稳增
财务数据显示,新希望六和2020年实现营收10.98亿元,同比增长33.85%,同期净利润为49.44亿元,同比微降1.94%,扣非后净利润为54.72亿元,同比增长3.80%。截至去年末,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6.58亿元,同比增长27.53%。
分行业来看,公司饲料、禽产业、猪产业、食品以及商贸分别实现营收516.46亿元、183.79亿元、247.76亿元、88.45亿元以及55.79亿元,其中仅禽产业处于下滑态势,同比下降13.95%,其余板块皆处于增长态势,核心板块饲料同比增长21.72%,猪产业更是暴增230.94%。
其中饲料板块增幅远超同期全国饲料产量增幅10.4%。据财联社记者了解,饲料行业集中度正逐步提升。行业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9年,全国饲料企业的数量从1万多家下降到7800余家,同时,单厂产量更大的企业数量却在持续增加。2020年单厂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厂749家,较2019年增加128家,其产量占全行业的52.8%,同比增长19.8%,高于行业增速。
据悉,新希望六和饲料业务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规模第一,其中禽料销量全国第一,猪料、水产料位列全国前三,反刍料也处于全国前列。上述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公司或将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规模优势持续凸显。
而禽产业的下滑,则是因为禽周期的波动。据了解,随着非洲猪瘟形势逐步稳定,全国生猪产能从底部逐步恢复,加上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减弱,禽周期也开始出现明显且相比猪周期更快的下行,商品代鸡苗、鸭苗价格在2019年末达到近两年的高点之后开始大幅下跌,2020年继续分别下跌了64%、72%,同期毛鸡、毛鸭价格也分别下跌了24%、15%。
猪产业规模翻番 种猪布局是关键
公司营收规模的大幅增长背后,则是猪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共销售种猪、仔猪176.48万头、肥猪652.77万头,合计829.25万头,同比增长474.26万头,增幅为186.0%;实现营业收入247.77亿元,同比增加172.90亿元,增幅为230.94%;实现毛利润57.31亿元,同比增加28.46亿元,增幅为98.66%。
一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推动猪产能提升的过程中,种猪事关生猪养殖的效益,是恢复猪产能的核心。公司在年报中表示,猪的育种因为技术复杂度非常高,需要长期的研发积累,目前大部分由国外专业种猪企业掌控,国内的个别龙头企业近年来也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国内企业都还没有涉足到上游育种环节,只是从国外供应商处引进曾祖代猪,在国内进行祖代、父母代扩繁。
在种猪生产方面,上述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新希望六和已与国际大型育种公司PIC、海波尔合作,育种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为肥猪育肥出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底,新希望六和已投入运营的种猪场,年产能已超过3000万头,建设中的种猪场,年产能超过2500万头,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余额分别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09%和132%;另有筹建中、及已完成土地签约或储备的项目产能超1500万头,理论可达的最大产能已超过7000万头,相比2018年底实现了两年翻7倍的增长。
“随着公司前期项目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体量,养猪业务发展正从发展为主的阶段,逐步转入经营为主的阶段。”一位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补充道。
此外,新希望六和还持续在人才激励方面推动猪产业发展。2019 年,公司首次实施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加大对核心技术人员和养猪业务团队的核心骨干进行激励。另外公司也大力融资加码猪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头部企业产能的逐步爬坡下,目前猪产业的产能正持续恢复。截止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较上一年末大幅增加,生猪存栏达到4.07亿头,较2019年末增加31.0%,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161万头,较2019年末增加35.1%,生猪和母猪存栏均已恢复至正常年份的90%左右。
此外,新希望六和在猪产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不足,例如快速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环节衔接不够完善,使配种进度不够理想;三元母猪回交大范围使用之后,母猪生产效率降低;外购仔猪与母猪,拉高当期出栏成本;员工规模扩张太快,公司对一线团队的支持与管理不够到位等。